首页 > 案例中心

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发展史

来源:华体汇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3 03:37:56

  歼-5代号为“壁画”,是中国制造并装备的第一种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,模仿前苏联的米格-17型战斗机而来,在1955年到1956年期间研制,并在1956年定型服役。

  歼-6型是中国所制造的第一种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机,模仿前苏联的米格19型,该型号在1958年期间研制,但在研发途中出现了质量和性的问题,后来重新设计,最终在1975年首飞成功,相比原版的米格-19,歼-6甲型增强了火控系统和攻击力。

  歼-6基本型也被称为歼-6丙型,代号为“农夫”,该型号在1958年期间研制,1960年投入生产,1964年开始步入空军服役,1983年停产,在这期间共计生产了5205架歼-6丙型战斗机,最后在2010年全部退役,与此同时,歼-6基本型还曾出口过非洲和中亚等地区。

  属于歼-6系列的衍生型号,别名为东风-105歼击机,在1959年研制,1963年进入试飞阶段,但乙型没安装航炮,只能搭载“霹雳”系空对空导弹。

  歼-5甲是歼-5基本型的改进版,作为一种夜间歼击机,增强了夜战能力,机头前部安装了鱼嘴状雷达罩,还把发动机改为了涡喷-5乙型,武器部分为一门37毫米航炮,两门23毫米航炮,还可挂载各类航空炸弹,该机型在1954年研制,1956年首飞成功。

  强-5是中国设计的第一种攻击机,在1958年研制,1956年首飞,60年代期间开始步入服役阶段,除了自用外,还出口到巴基斯坦、缅甸、孟加拉等国家,主要武器为两门23毫米航空机炮,机身还可搭载各类航空火箭弹、航空炸弹等。

  歼-7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式战斗机,作为世界上的第2代战斗机,歼-7模仿前苏联的米格-21型战斗机,但在技术方面上有很大的突破,速度更快,灵活性更强,歼-7战斗机在60年代期间研制,1966年定型,70年代期间进行生产并服役。

  歼-6III是歼-6系列当中的衍生型号,同样诞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但它相比之前的几个版本,战斗能力更强,飞行速度更快,有更强的武器挂载能力。

  强-5乙是在强-5标准版攻击机的基础上,改进出来的鱼雷攻击机,外形与强-5相似,但它取消了机身内部的弹药仓,加大了油箱,机头进行了修改,抬高了座椅,改善飞行员的视野,歼-5乙在1968年到1979年期间研制,但仅生产了6架作为试用机。

  歼-12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的一种轻型喷气式战斗机 ,在1968年到1972年期间研制,1970年完成首飞,但最终在1978年取消研制,歼-12的体型非常小巧,具备高速飞行能力,灵活性也很强,只可惜这种战斗机只设计到了一半就取消了。

  归属歼-7系列的衍生型号,III型进行了大幅度改进,修改了座舱和前部结构,该型号在1972年进行研制,当时仅生产了17架来测试,并没有大量装备,后来被比它更先进的型号所取代。

  强-5III型是在强-5的基础上改进,在1980年研制,1981年定型,1983年开始服役,这种型号在当时主要出口巴基斯坦。

  同样是歼-7系列的衍生版,在原有基础之上,增强了航电系统和夜战能力,该机型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,但数量不多。

  歼-8III是半自行研发的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,在动力方面上仿照了米格-21,该机型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进行研制,60年代末期完成首飞,70年代末期开始服役,相比歼-7系列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快的飞行速度。

  强-5M也是一种经过改进后的出口机型,它增强了攻击能力,升级了导航系统,并安装了英制短波电台,可挂载西方的各类导弹,整体综合能力提升,该机型在1986年到1988年期间研制,使用者也是巴基斯坦。

  强-5K是强-5当中的改进型,融合了西方的航电系统和导航技术,该机型在1987年进行改装,1988年进行首飞,1989年定型,之后开始少量装备。

  歼轰-7的代号为“飞豹”,属于国产的战斗轰炸机,在1987年研制出了6架原型机来测试,1988年进行首飞,90年代期间进行服役。

  歼-7E型战斗机相比之前的型号,它重新设计出了一个双三角翼,可改善低空飞行性能,取消了机炮,增加了载油量,还更换了涡喷-13F型发动机,升级了航电系统,该机型在1990年期间完成首飞,1993年完成定型并装备部队,最后在2001年停产,在这期间歼-7E型战斗机生产了260架左右。

  强-5D在强-5M的基础上改进,增加了先进的火控雷达,升级了航电系统,并优化了电源,燃油箱与发动机等,强-5D在90年代期间研制,1997年定型,最后在1998年服役。

  歼-10A代号为“猛龙”,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多用途全天候第三代战斗机,该机型在1994年期间进行研制,1998年首飞成功,进入21世纪初期开始相继服役,歼-10作为国产战斗机当中的一大突破。

  它是歼-7系列的大改版,基于歼-7G型的基础上研发,它增加了西方研制的多普勒火控雷达系统,安装了国产喷气式发动机,但这个型号仅进行了研制,最终并没有测试。

  歼-11代号为“应龙”,是一种采用双发喷气式引擎的重型战斗机,机体的材料、动力系统和航电系统等都实现了国产化。

  它是歼轰-7的改进型,它升级了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,具备较强的全天候作战能力,可精确制导打击,该型号在2005年装备空军。

  它也是歼轰-7系列的一个衍生型号,相比A型它要更先进,搭载的设备也更加完善。

  歼-11B是歼-11的升级版,它的航程更远,载弹量更大,虽然模仿苏-27,但歼-11B的火控系统、电子系统、雷达系统和隐身方面上都要远胜过于前者。

  代号为“枭龙”,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在上世纪90年代共同研发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,在世界上也归为第三代战机,“枭龙”在2003年首飞成功,2007年装备巴基斯坦空军使用。

  歼-15代号为“飞鲨”,它结合了歼-11B的技术,作为国产第4代战斗机,也作为海军的舰载机之一,该机型在2009年期间进行首飞。

  歼-11BS是在歼-11B的基础上研制,是一种双发双座舱的多用途战斗机。

  歼-20的代号为“猛龙”,是国产的双发隐形重型战斗机,也归为第五代战斗机,歼-20在1997年研制,2011年完成首飞,2014年定型,2017年开始步入服役阶段,歼-20作为国产目前最先进,并且进入服役状态的隐形战斗机。

  该机型是在歼-15的基础之上,改进出来的双座舱航母舰载机,具备多用途能力,但目前有关该机型的资料很少。

  歼-16是在歼-11BS的基础之上研制,作为国产4代半双座舱双发多用途战斗机,设计上还参考了俄制苏-30MKK多用途战斗机,歼-16装备了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雷达阵系统,可识别多个目标,并攻击多个目标,具有强大的空对空、空对地和空对海的作战能力,该机型在2016年期间进入服役状态。

  歼-11D在歼-11B的基础上研制,相比前者它安装了新型的雷达和电子系统,空战能力有大幅度提升,该型号在2015年完成首飞,但目前并不进行服役。

  歼-31的代号为FC-31,绰号“鹘鹰”,是中国研制的第5代单座舱双发隐形战斗机,但目前还在处于研制状态。

  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,想要知道更多,请记得关注,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客服

扫码关注客服微信

抖音

抖音

版权所有@ 华体汇平台 2021-2022 © 粤ICP备15061814号-5 网站地图 隐私保护 法律声明